贝奇食品

贝奇食品

中国蔬菜饮品领导品牌

更多内容
更多内容

新闻资讯

饮料要成为营养素的良好载体-2018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提出发展新理念

饮料要成为营养素的良好载体-2018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提出发展新理念

     除了一饮而尽时的那份酣畅、清爽、激情、酷炫感觉,一杯在手时的那份甘甜、香滑、醇厚、温暖感受……对于饮料,消费者可以期待更多。     “饮料要成为营养素的良好载体。”8月14日在浙江杭州召开的2018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会会议提出了这一行业发展新理念,为饮料行业服务健康中国、践行社会责任明确了新的定位,也为饮料产品的开发和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思路。     中国饮料行业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起就进入增速起伏动荡的阶段,直至近几年走入下行通道,全行业开始探索转型升级的路径。2016年中国饮料行业产品创新研讨会首次提出“2016中国饮料与健康行动计划”,并发布了“中国饮料行业健康行动宣言”;为了让宣言落地,协会提出了“生产家人喜欢的饮料”的理念;2017年进一步细化为“饮料产品要更营养、更多元”。就此次提出“饮料要成为营养素的良好载体”的行业发展新理念,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赵亚利表示,在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健康产业、饮料行业传统产品增长放缓、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不断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饮料要与营养素更有效、有机的融合,正如《中国食品报》此前报道的那样,饮料行业要跟上健康中国的节拍。      政策方面释放出的信号也是积极的。首先,营养相关标准法规的制修订正在建立这样的理念: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兼顾营养理念,为企业研发创新注入更多的活力,使《国民营养计划》能够真正落地,让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惠。     以GB14880的修订为例,起草小组提出了扩大可强化的食物类别、增加各类食物中可以强化的营养素种类的修订思路,以保障消费者微量营养素摄入、激发行业新产品研发活力、规范行业强化行为。“未来会给企业更大的自主权,”李宁透露说:“现在对食品的范围有严格规定,也许未来就不规定了,当然,强化量的最低值和最高值还是要有的。”     市场监管方面也乐见“饮料成为营养素的良好载体”。一直以来,中国的保健食品通常都是以胶囊和片剂面目示人,这类药物剂型与其食品的属性不相匹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宛超处长表示,日本的保健食品大部分都是以普通食品形式存在,比如饮料和酸奶。“普通食品的形式更符合人们对保健食品的印象,同时消费也方便;另一方面,会节省监管力量,很少会有人拿着饮料或者酸奶去做会销的。”     据宛超介绍,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共批准了约1.6万个保健食品的注册号,但饮料行业注册申请不到200个,而且功能基本集中于抗疲劳、免疫调节范畴,极个别的是改善肠道菌群、保肝、润肠通便。为什么饮料行业申报产品这么少,宛超分析指出,之前的监管在注册环节就要求生产试制的样品必须符合GMP,难住了饮料企业。现在这项要求已经取消,达到真正的GMP,是产品上市以后企业要遵循的内容。     宛超介绍说,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是我们监管工作的两个重要目标。捕捉市场消费需求的能力,应该交给行业交给企业。法规要从路径方面保护好产品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有政策保障,创新才有空间和动力。就保健食品的监管而言,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上,一些消费体验性、功能评价性的内容,可以让企业自主创新。   “以往在功能性评价方面,大家都认为要政府包办。我们的思路如今已经有所改变,下一步只出台指南。企业可以参照监管部门推荐的功能评价方法;如果不适用,企业也可以自己创新或者通过行业组织创新一类产品的功能评价方法。这一类是下一步要改革和解决的问题。”

2018-09-12
食品营养强化,改善微量营养素缺乏

食品营养强化,改善微量营养素缺乏

  当前国民营养健康问题受到各方广泛关注。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我国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逐年增多,且趋于年轻化;营养不良及营养缺乏虽逐渐减少,但仍不可忽视,尤其是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隐性饥饿”的微量营养素缺乏。《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部分微量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成人营养不良率为6.0%,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9.7%,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为5.0%和17.2%。   健康中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脚踏实地的行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食业则是这一国家战略落地的一个有力支点。《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将“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实施策略,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框架,“加快食品加工营养化转型”就是其中之一。   营养过剩也好营养缺乏也好,最后的结局都是营养不良。“双重营养不良问题在中国比在其他国家挑战更多。中国是世界上隐性饥饿人数最多的几个国家之一,微量营养素缺乏所造成的成年人生产力下降,给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所长丁钢强说:“而这也给饮料行业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商机。”比如食品营养强化。     “食品营养强化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改善微量营养素缺乏的很好的措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指出。所谓食品营养强化,是在现代营养科学的指导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营养缺乏状况和营养需要,以及为弥补食品在正常加工、储存时造成的营养素损失,在食品中选择性地加入一种或者多种微量营养素或其他营养物质。食品营养强化的优势是不需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就可以增加人群对某些营养素的摄入量,从而纠正或预防人群微量营养素的缺乏。

2018-09-12
2017年线上饮料发展情况

2017年线上饮料发展情况

近年来,受到国民健康意识的驱动,以及国民消费品质化的趋势影响,饮料市场推陈出新加速,但即使是在饮品选择众多的情况下,消费者亦有既定的选择偏好区间。根据CBNData《报告》显示,2017年线上各品类饮料销量是2016年同期的两倍有余,其中,茶饮料、含乳饮料和矿泉水/纯净水销量增速分别位列前三,其中,茶饮料得益于茶文化在消费者心中的健康形象;含乳饮料凭借益生菌等健康概念打开“城市亚健康”一族的热门市场;而矿泉水/纯净水也通过包装和品质上的升级进军市场。   与此同时,在各品类饮料中,唯果蔬汁的复购率是较2016年同期有所增长的。可见,在整体市场大量新品涌入,各品类饮料的目标受众均或多或少被分流时,主打健康品质概念果蔬汁品牌的品牌忠诚度较为巩固,也有可能是消费者的选择尚有限,从线上品类分布来看目前纯果蔬汁市场上占据较多的是混合果蔬汁和橙汁,果蔬汁仍是品质升级后的潜力市场,值得期待更多待开发的天然产品。。 

2017-07-26
工信部发布果蔬汁加工行业准入标准

工信部发布果蔬汁加工行业准入标准

工信部昨日发布《浓缩果蔬汁(浆)加工行业准入条件》,明确表示浓缩果蔬汁(浆)加工行业将实施准入管理,一定区域内将不再批复新建项目。业内人士分析,相关措施将有助于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减少行业的无序竞争,也有助于改善食品安全状况。 《准入条件》提出,新建、改扩建浓缩果蔬汁(浆)加工企业(项目)选址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供应政策和土地使用标准,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准入条件》还提出,新建浓缩果蔬汁(浆)加工企业(项目)的产能,应与周边已有同类浓缩果蔬汁(浆)加工企业(项目)之间的距离相适应,但最近也不能低于50公里。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措施为现有企业树立了一个半径为50公里的“防火墙”,使现有企业在这一区域内不再受到竞争侵扰。 对于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准入条件还明确,浓缩苹果汁项目一律不再审批;大宗加工水果浓缩汁(包括浓缩梨汁、浓缩橙汁等,但不包括浓缩苹果汁)及大宗加工蔬菜浓缩汁(包括浓缩番茄汁、浓缩胡萝卜汁、浓缩红薯汁等)的生产线原料处理能力应≥10吨/小时(或浓缩总蒸发量≥8吨/小时);浓缩果蔬浆、果蔬原浆及其他加工果蔬浓缩汁的生产线原料处理能力应≥4吨/小时(或浓缩总蒸发量≥3吨/小时)。 业内人士认为,以上措施有助于缓解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短期来看,使得行业的盈利能力不会进一步恶化,而从长远来看,准入条件将有助于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李雁争) 

2017-07-26
农产品质量二维码追溯,一扫安全放心吃

农产品质量二维码追溯,一扫安全放心吃

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标签,就能查询到蔬菜、水果等从出生到成熟的全过程。这种查询过程,称为农产品质量二维码追溯。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这种追溯方式,让产品质量有了更大的保障。 如今,这种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也出现在定海一些规范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主体里。       记者从定海区农林与海洋渔业局了解到,近年来,定海积极延伸农业主体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近日,更是成功入围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创建试点,成为舟山市唯一入选的县        4月23日上午,在小沙街道大沙社区的怡然生态农场,工作人员忙着将当天收上来的新鲜蔬菜打包,贴上追溯码。记者试着用手机扫了扫追溯码,立即显示出负责人员、手机号码、质量检测情况等信息内容。       “现在只有这些内容,但以后有可能通过追溯码,了解到蔬菜播种、浇水、除草、采摘等,以及空气、湿度等信息。”农场负责人何可介绍说。          在农场新建的联栋大棚内,安装有摄像头。“这可不是普通的摄像头,它能适时采集视频信号,传输到电脑或智能手机,工作人员可实时观察现场情况、控制远程智能调节指定设备。”据何可介绍,这套系统可以对温室大棚内的光照强度,土壤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工作人员依据分析结果,远程控制大棚遮阳、卷帘、自动滴灌、通风等环节。 “有了先进技术的保驾护航,我们种出的农产品不仅产量高,质量也能得到保证。”何可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定海区实行的农产品质量追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主体追溯,通过追溯码明确知道生产商和生产时间;另一种是全程追溯,就是通过追溯码了解一把蔬菜从种植到浇水、除草、施肥、采摘收获等操作信息全记录。”定海区农林与海洋渔业局农林产业发展科江伟光告诉记者。       38家农业主体已纳入“追溯系统”      “舌尖上的安全”事关市民身体健康。登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就能看到每家农业主体的抽样检测情况、执法情况,以及追溯码的使用情况。目前,定海区已完成38家区级以上规范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主体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完成建设目标的115%。 “市民可通过蔬菜、水果包装上的二维码,畜禽产品脚标耳环实现农产品质量溯源,全区主要产地农产品生产初步实现‘生产有记录、过程留痕迹、质量可追溯’。”江伟光介绍,纳入网络管控的农业主体也增加到了198家。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链监管  

2017-07-26
上一页
1
2

服务热线:

Copyright © 2024 贝奇(福建)食品有限公司 Powered by saa 闽ICP备18029803号-1 Powered by saa